6月5日下午,“皇冠哲学对话小组”在皇冠集团游戏平台会议室举行第二次活动,张兴娟博士主持,14名学生参与。接续上次活动,师生们就西塞罗的著作《论责任》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每位对话学生都撰写了发言报告,三位指导老师在活动之前已经批阅完毕。张兴娟老师从报告中提取了四个议题:适度(中庸、恰当)原则、“自然”概念、义利问题、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及其相关的公共福利问题,引导对话。
讨论伊始,王愿航对适度原则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事实上“适度”是没有“度”的,《论责任》所谓的中庸之道其实是行为的一种合目的性选择。周卓毅认为,西塞罗试图以适度“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而理性的模板可能代表了一种社会潜意识,它使人自制、去情绪化,也会使人丧失个性。由此王帆进一步运用福柯的理论对西塞罗的思想进行批判:“自制”(恰当)意味着拒斥欲望,这种拒斥可能带来歧视,可能产生一种规训,实际会抹杀人的可能性。李嘉怡则从理论和现实的不一致性阐发了自己的观点:西塞罗认为施惠时要适度,比如在施惠时还要另外考虑受惠人的品性,若是这样,将陷入相对主义困境。
甘振宇引入了“‘能够制止但未予制止伤害他人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是不公正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郝德阳和周卓毅就现代人际交往中的“漠不关心”问题展开辩论,阐发了思考以上问题的一种角度,周卓毅和王愿航还分别引入了哆啦A梦和二战的情形阐发自己的看法。李佳察觉到在对道德问题的抉择和判断背后潜藏着人们的社会背景。张兴娟博士用一个提问引发了大家的深思:路人或家人跳楼自杀时,你要不要阻止?张博士还提及影视作品《隐秘的角落》中的一段剧情,引导学生对与“漠不关心”相关的道德评价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
在对“自然”问题的讨论中,来自国际法学院的黑雅茹同学用独特的法律视角阐明了自己的报告主题:西塞罗既然认为战胜者可以剥夺战败者的生命,那么究竟在何种情况下剥夺他人生命才是合乎道义或合乎“自然”的?随后她引用了康德和龙勃罗梭的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毛馨墨则从人性的角度阐发自己的观点:西塞罗将人还原为人性与兽性的结合有失偏颇,人身上的“类兽性”已经构成了与自然兽性的绝对差异。
最后大家讨论了义利问题和公共福利问题。陈一鸣就国家和集体观念批判了西塞罗的观点,认为西塞罗作为共和主义者在道德理论建构和国家机制建构上存在矛盾。李佳则依据西塞罗的观点和一般的政治哲学思路阐述了国家的起源和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私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
活动最后,何佳阳抒发了自己参加两次读书会的感慨: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认识自己,逐步提高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张兴娟博士对同学们的发言做了充分而客观的评价,并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把通过活动学到的研究思路、论文写作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途径运用到日后的学习中去。
(供稿:陈一鸣 责编:李彧嘉)